|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蒙城的概况

蒙城的概况

关键词:蒙城的历史 蒙城概况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蒙城热线www.mc.ccoo.cn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mc.ccoo.cn
  • 感谢 woyao88888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80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中共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中共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同意蒙城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4月5日,蒙城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展开。全县乡镇由原来的25个调整为15个,平均人口由原来的5万人增至8万人以上,乡镇平均面积由原来的84平方千米增至140平方千米。   蒙城县辖13个镇、2个乡:城关镇(漆园镇并入)、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小辛集乡。
   蒙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殷商,唐天宝元年(公元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沿用至今,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因黄牛养殖而享誉全国(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又因牛群挂职副县长而扬名海内。

  蒙城县位于安徽西北部,隶属亳州市,人口127.4万,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蒙城位于北纬32°55′29″—32°29′64″、东经116°15′43″—116°49′25″之间,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平原地区。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优质小麦、玉米、山芋、棉花、油菜等农产品;畜牧养殖优势明显,是全国黄牛、生猪、山羊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储量优质煤8亿吨,现有一座年产300万吨的许疃煤矿。蒙城产业支柱明显,主导产业为煤炭、汽车生产、汽车改装、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安驰”汽车、“五洲”牛肉、“东升”肉食品牌。

  蒙城交通便捷,物流畅通,东接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市90公里,西连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南毗淮南,北邻淮北,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县城,涡河、茨淮新河连通淮河,长年通航。

  蒙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城区现有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县城区主干道8条,形成五纵四横的交通网络,交通便捷,水电供应正常,城市建成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2.5万吨;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营,天然气即将引入城区。省级蒙城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蒙城县城市建设近几年起点高、建设快,是安徽省级园林城市、安徽省文明县城,有“皖北第一明珠”的美誉。随着安徽省“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连接东西部的桥头堡,将站在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源、人力资源和传统的工业基础,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发展,全力打造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和谐蒙城、魅力蒙城!淳朴、好客、热情的蒙城人民期待着各方朋友来蒙城观光、投资、创业,我们愿以我们特有的真诚和热情,与朋友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前进中的蒙城邀请您,腾飞的蒙城欢迎您!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